advertisement

【鑽石教室】鑽石中的極品源自那個地方?

 就是這片土地孕育出美得叫人窒息的稀世珍品

就是這片土地孕育出美得叫人窒息的稀世珍品

從前有一個地方叫(Golconda),戈爾康達位於印度南部,是一個獨立小王國。但她的正確位置已經無從稽考,有説是在哥達亙? (Godavari) 與克裡希納 (Krishna) 兩個河流流域之間,也就是今日印度的中南部海德拉巴(Hyderabad) 地區了。屹立在高400尺的花崗岩山坡的護城牆裡面可以找到無數的皇宮、寶藏和貴族大宅,但這一切都比不上這片地方的另一個身份叫人著迷。

早在馬可孛羅時代,已經有戈爾康達出產鑽石的記載。也許上帝在創造這片土地時施了魔法,所有在這裡開採出來的鑽石不單只格外漂亮,而且大多擁有一些獨特的外觀特質。在色譜裡面藍色是黃色的補足,如果鑽石含有高度的藍色螢光,這些螢光會把她本身的黃色抵銷,令到這種鑽石顯得十分潔白亮麗。

另一方面這種鑽石的純度極高,除了碳以外幾乎不含任何雜質,因此即使用肉眼看她們都是清澈如水。古時的鑽石商人説這種鑽石的光芒就如晨曦一樣動人,寶石鑑賞家就形容她們比白色還要白,以現今鑽石的成色標準來看,就是比 D 色還要高的Super D 級別,而這一類型鑽石就是叫頂級寶石收藏家都趨之若鶩的第二型鑽石 ( Type II ) 了。

 旅行家 Jean Baptiste Tavernier 和他在 戈爾康達遇上的鑽石

旅行家 Jean Baptiste Tavernier 和他在 戈爾康達遇上的鑽石

因為種種先天優勢提供了與別不同的地質條件,成就戈爾康達成為專門出產第二型鑽石的產區。此之,就如十七世紀著名寶石商人和旅行家 Jean Baptiste Tavernier 在 1676 年出版的遊記中所說,當時的印度幾乎是世界上唯一的鑽石出產地,當鑽石被開採或蒐集之後也會被送到戈爾康達接受切割和拋光,然後出售,所以這裡亦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鑽石集散中心,蓬勃的鑽石貿易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極大的繁榮和名望。

英女王后冠上的光之山 (The Koh - I - Noor)
英女王后冠上的光之山 (The Koh - I - Noor)

雖然戈爾康達早已不再出產鑽石,但如上次為大家介紹的過的「希望之鑽」(The Hope),英女王后冠上的「光之山」(The Koh - I - Noor),拿破崙寶劍上的方形「攝政王」(The Regent) ,以及世界上第三大的粉紅鑽石「小王子」 (The Little Price) 都是出產自戈爾康達,我們依然可以憑着這些傳世的第二型美鑽一窺傳奇寶礦過去的歷史故事。

說了這麼多,其實第二型鑽石的價值在於甚麼?當然就是她稀有程度和完美無瑕的外觀了。讓我們來看一些知名寶石鑒定所對戈爾康達鑽石的評定條件可會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被評級為戈爾康達第二型的鑽石都是內部無暇,或者潛在性無瑕 (Internally Flawless);顏色當然是達到 D等級或更高。重量一定要有5卡或以上,而且大多是Cushion Cut 或古董型切割,並且要天然無經過任何人工優化處理。一顆擁有以上條件的鑽石,大家也能想像即使未到價值連城,也是頂級珍寶了吧?下次有機會大家一定要細看這些美妙的大自然結晶,由其要欣賞她裡面如水波流動的美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