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致我人生遇上最棒的導航者

兩位都是在歷史洪流中極具盛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是蘇格拉底忠誠的徒弟,後者以言為傳,一生並未留下甚麼著作,大部份記錄都是柏拉圖為他寫下的。柏拉圖的一生留下數十部書,裡面幾乎都是蘇格拉底說的話,他致力遊走,透過言行傳播其哲學思想,柏拉圖跟著老師並把他的思想言語化成文本,這樣一輩子的師徒關係是令人敬重的。嗯,為啥想起蘇格拉底是因為鮑藹倫(Ellen Pau)都是一個以身教言傳的大師,也是不太喜歡用文字留下記錄的高人,所以文字的事留給我,讓我們聽她好好說說話。

 

鮑藹倫自畫像(圖片由-Para-Site-提供)
鮑藹倫自畫像(圖片由-Para-Site-提供)

 

本地先鋒錄像藝術家鮑藹倫在2018年12月9 日在香港的Para Site藝術空間舉行個展,命題為「當家當當家」,展期將至本年的2月17日。她是自學得道的,八十年代初她首套八厘米作品《手套》就在國際影展公映,然後在1987年陸續創作,其作品開始於世界各地多個重要展覽、藝術節、雙年/三年展展出。2001年,她的著名作品《循環影院》入選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多年來持續推動媒體藝術,是本地錄像藝術組織「錄映太奇」的創辦人之一,也是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的創辦人,她是香港藝術圈一個很重要的前輩,擁有一顆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童心的藝術家。

 

環影院(圖片由-Para-Site-提供)
循環影院(圖片由-Para-Site-提供)

 

認識Ellen是我大學二年級的暑假,因為一個拍片計劃去上了這位大師的課。那年年少的我因為很想完成手上的非主流音樂紀錄短片,於是厚著面皮去「錄映太奇」請教她。爽朗的她跟我聊了整整一個下午,臨別前跟我說如果真的想要學就到她那邊實習,一切就這樣開始的。她讓我看許多許多錄像跟媒體藝術作品,在工作室家中辦公室找不同的機會迫我讀書,一直跟我討論作品、手法、藝術家,作為一個中途出家的學生,她從來沒煩厭過我其實是一張白紙,即便我自小是個理科生,連美術史都沒有碰過的人,她卻能在沙石中找到我。於是我在大學畢業那時就決定要入行,要與老師在媒體藝術世界中共同進退,這份薪火相傳在看過《循環影院》後更為確定。Ellen的著作中《循環影院》絕對是最具代表性之一,以靜態觀看著我們的東廊我們的維港,城市像在不變中不斷在變;作品紀錄了廿四小時香港東廊上來往的車子,是次回顧展現場的錄像裝置以影像投映在150度弧形屏幕上,打破傳統影像的框框,觀眾在暗黑空間被傳送回那時候的香港,it’s all about time and space。那是我第一次認知,原來錄像可以成為情書,原來詩意不一定是文字,原來一件裝置可化成回家的路,原來我們可以這樣愛一片土地。回顧展空間內有十八件作品,有許多都是我這麼多年來沒親眼看過的版本;土生土長的Ellen用作品建構了香港這些年的歷史與這個家的變遷,也以多重作品回應了許多社會議題。最新作品《到此為咫》揭示她熱愛玩字的個性,也以Augmented Reality/ AR (擴張實境)的技術嘗試以神話為本去重新理解人們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怎樣也好,千言萬語還是去看了再說。

 

鮑藹倫個展現場(圖片由 Para Site 提供)
鮑藹倫個展現場(圖片由 Para Site 提供)

 

一生人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我是老師監製制片爬格子的人創作人策展人藝術顧問甚麼的,但最令我感到驕傲的其實是作為鮑藹倫的門生,作為她超過十六年的入室弟子。這次的回顧展許多人等了很久,讓我以蘇格拉底的名言作結:「只有能左右自己,才能左右世界」,Ellen輕易做到了。

 

 

「當家當當家:鮑藹倫回顧展」

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2月17日

時間:12:00 - 19:00(星期一、二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Para Site藝術空間

http://www.para-site.org.hk/zh-HK/exhibitions/ellen-pau-what-about-home-affairs-a-retrospective